对话嘉宾
饶兆斌: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执行所长
 
  • 饶兆斌

 
导语
不久前落下帷幕的第34届东盟峰会,大会的主席声明中提及“印太”受到舆论关注,而作为轮值主席的泰国总理在闭幕式后的记者会上没有提及南海问题则让不少媒体感到失望。此外,中美博弈也成了多名东盟国家领导人重点谈及的内容,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等均有发表观点。围绕东盟在“印太”上的构想,以及东盟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等问题,多维新闻记者与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执行所长饶兆斌展开对话。
  • 多维

    第34届东盟峰会发布的主席声明,大篇幅提及“东盟印太展望”(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Pacific)。从日本最先提出,到特朗普政府力推,而印度也提出了有关“印太”的看法,东盟为什么也开始接棒“印太战略”?

 
  • 饶兆斌

    “印太”是东盟区域外大国先推的东西,日本、美国、印度等等,但是东盟的位置在印太中间,当然东盟也有东盟的立场,不能让这些大国推给什么东西东盟就接受什么东西,而且大国推出印太有他们一定的考虑,我觉得东盟国家在这个里面不可以没有自己的声音,所以这是为什么东盟也要提出自己印太构想。

    但是东盟内部10个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就“印太”完全达成共识,至少还有一两个国家对“印太”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而且东南亚国家中真正注意到“印太”这个词的人,可能大多是一些战略界的人士、上层人士、政界人士,真正积极表态支持“印太”的其实也不多,一般民众对于印太更是没什么概念,大家有印象的可能还是“亚太”,所以我不觉得现在东盟有很大的支持“印太”的声音。

 
  • 多维

    “印太”被越来越多的讨论,是否说明原本以大西洋为中心的全球地缘政治正在发生改变?

 
  • 饶兆斌

    从某种程度来讲这是不可否认的。说白了,“印太”中包含了美国、印度等国制衡中国的主观意愿。但是从客观来讲,印度、太平洋的联系确实成为整个国际经济最重要的板块之一,也是最具活力的板块,各国在地理概念之下怎样重新去定义,怎样去重新架构出一个框架,我觉得“印太”现在处于这样的状态,所以战略界人士会比较关注的。

    但是我觉得目前来讲,现在印太的声音基本上还是军事安全化的考量更多,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真正关于“发展”的概念。

 
  • 多维

    东盟将自己定位为印太地区的“核心”,并希望在2030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您认为东盟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从“共同体”到“一体化”,包括与中国之间的RCEP谈判,东盟要想成为印太“核心”还面临哪些挑战?

 
  • 饶兆斌

    东盟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是它内部经济发展差距非常大,比如新加坡与老挝、缅甸相比,差异是非常大的,我觉得这个始终是东盟很大的问题,要是东盟以后发展差距更加拉大的话,东盟维持它的团结核心的挑战也会更大,我觉得这是东盟自己内部发展差异要更多注意,努力在区域内不同国家间做到发展平衡。

    至于RCEP谈判,它与东盟峰会的时间是不同步的,RCEP是否有突破不会取决于东盟峰会的开展,谈判有自己的步骤。当然,如果谈判能在峰会前谈妥(比如在今年下半年的东盟峰会召开前),然后在峰会上宣布,这个肯定会对RCEP有一个加强效果。但是RCEP能不能达到那一步?取决于它本身谈判的过程,而不是受到东盟峰会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多维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撰写:戴仑

评论

【声明】评论应与内容相关,如含有侮辱、淫秽等词语的字句,将不予发表。

往期对话